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王畅)2月24日,伊斯兰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为“伊斯兰教科文组织”,ICESCO)与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丝路战略研究所(ISRSS)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中伊丝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圆桌会议暨签约仪式,在线签署《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与伊斯兰教科文组织合作备忘录》。
中伊丝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圆桌会议暨签约仪式现场之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伊丝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圆桌会议暨签约仪式现场之二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伊丝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圆桌会议暨签约仪式会议现场 照片由校方提供
开展中伊可持续的文明对话
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马丽蓉与伊斯兰教科文组织伙伴关系与国际合作司司长艾米拉分别作为中伊双方代表签署该协议。
据悉,这是伊斯兰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学术机构签署的首份正式合作协议,旨在通过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和现代的棱镜,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伊斯兰国家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伊斯兰教科文组织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的合作,将会成为中国走进伊斯兰世界的门户;另一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通过与伊斯兰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将会成为伊斯兰世界走进中国乃至更广泛东亚地区的门户。本次签约是中方与伊斯兰教科文组织务实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伊双方倡导,通过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外交实践,促进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可持续的文明对话,鼓励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相关知名机构组织之间的跨学科教研沟通和双向交流。合作内容主要涉及六个方面:设立ICESCO-ISRSS丝路学讲席、合作举办中国——伊斯兰丝路遗产联合巡回展览、举办丝路学青年论坛或工作坊、举办丝路学国际论坛等文明对话旗舰活动、拓展教科文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合作、鼓励丝路学研究成果发表或共同推进丝路学研究期刊建设。
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中国前驻埃及和沙特大使吴思科在圆桌会议中表示,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在历史上都拥有享誉全球的古文明,作为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今日,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同属发展中地区,在务实合作中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合作共赢之路,成为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中践行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圆桌会议中提出,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中国——伊斯兰世界丝路学术共同体”的诞生,标志着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新的起点。我们要在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内外实践、相互实践和全球实践中主动和自觉地“把握今天”和“开创明天”,以历史担当探索理论创新,秉持“历史担当、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的精神来构建丝路学术共同体。
伊斯兰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萨利姆·马利克在致辞中强调,信任与合作是实现和谐与和平的关键。我们坚信,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会是中伊人文交流的样板,旨在通过开放合作与中国各方建立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期待通过青年人才培养和推进数字革新,开启中伊务实友好合作的大门。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践行两大使命,一是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二是通过与各国科研机构的学术合作,推进全球文明对话、构建学术命运共同体。中外学者要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马丽蓉在致辞中讲到,肩负“两个门户”的使命,站在“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上海,我们将努力打造全球丝路叙事的“上海高地”,和亚非拉国家一道,讲好丝绸之路的故事;推进丝路学术共同体建设,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为“一带一路”话语权建设继续砥砺前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毛小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