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地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中心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及实践意义。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比之许多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做到了在现代化赖以生长的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契合。
第一,从现代化方向的维度看,中国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现代化建设两者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亦即基本价值观及奋斗目标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独立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基于这种初心,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中心任务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由此,新中国得以建立。而在民族已经获得独立的条件下,现代化建设便成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换言之,我们党的初心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现代化建设,实现初心与现代化建设两者的契合。两者一旦分离,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初心与现代化建设两者开始实现了契合。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开始将现代化建设视为时代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从党的十八大至今,我们党的初心与现代化建设两者更是实现了高度的契合。这不仅表现为现代化建设成为我们党的时代中心任务,而且我们党将不同阶段的现代化目标确定为我们党在现代化不同阶段前后接续的行动目标。
第二,从现代化道路的维度看,中国实现了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两者的契合。现代化有自身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特征做出如是归纳:现代大工业生产力、高度的社会分化与整合、全球化、城市化以及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就“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这样看来,现代化一般规律同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两者必须实现契合,方能形成现实可行的现代化道路。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若不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就会由于缺少现代化的时代内容靶向成为自说自话者,而不可能得以推进。同样,如果失去了对于具体国情的适应,现代化便会由于失去生长根基而难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第三,从与时俱进的维度看,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现代化认识不断提升两者的契合。现代化建设有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的逻辑,而人们对于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同样也处于不断深化、提高的趋势当中。对于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说,两者并不见得是契合、统一的。而两者的分离,均会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定地步,而对之的认识却没有相应到位的话,那么,势必会延误其进程;相反,这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如果过度超前,脱离了实际的国情,则会出现用力过度、扭曲变形等情形,同样也会延误现代化建设。与一些国家不尽相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则是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现代化认识不断提升两者的契合。这一契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着一种良性互动的情状。一方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要求对于现代化认识水准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对于现代化认识的不断提升,则会促进现代化建设水准的不断提升。
第四,从各个国家相互交往的维度看,中国实现了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两者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中国将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中国强调独立自主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经历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中国人民深知一旦失去独立和主权,就意味着失去了现代化正常发展的可能性,因而倍加强调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避免了类似一些国家陷入“依附性发展陷阱”而难以自拔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又极为强调对外开放,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第五,从社会风险的维度看,中国实现了社会风险的有效应对与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两者的契合。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日益增大,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民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与各个国家交往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大变局情形日益加重,中国必定会面临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风险的挑战。这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虽然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会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众多负面效应,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社会矛盾问题倒逼中国现代化推进,同样也是一个规律。中国对于社会风险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政策储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由上可见,正是由于中国做到了在现代化赖以生长的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契合,因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这些契合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升级换代,将会使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