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一般性和中国式

2023-02-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是在发展中的大国推进现代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既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更要发挥自己的制度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会打上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烙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要明确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共同特征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从而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但承认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国际标准,主要反映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上。首先是人均GDP水平。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时,就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定在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其次是科技水平,库兹涅茨把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代的标志明确为科学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直接反映现代化水平。最后是人民消费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就是库兹涅茨所讲的,受制于分配的各种收入的提高几乎与国民总产值的提高并驾齐驱,收入差距趋向缩小,即倒U型曲线。消费水平即罗斯托所讲的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前者指的是社会进入工业高度发达的时期,汽车、耐用消费品广泛推广使用。后者涉及自然(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和净化)和社会(教育、卫生保健、交通运输、生活服务、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两个方面,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加速发展,成为主导部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目标设定不只反映上述一般性要求,更要反映社会主义要求。与以资本为本的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民至上。主要表现为:第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即高品质生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与共同富裕同时推进,不是富裕一部分人,而是富裕全体人民。无论是最终目标还是在实现进程中都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第三,促进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与西方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第四,根据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对以二元结构为特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都要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依靠非农部门的份额持续上升,现代部门迅速增长并通过各种链条带动经济中其他方面的增长。我国也不例外,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进程截然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可见,“四化”的并联式发展是基于中国实践总结出的关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经验,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工业化同信息化融合发展,使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后,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需要根据协调发展的要求,补齐短板以实现“四化同步”。重点是在以降低传统农业部门比重为标志的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基本到位的基础上,“四化”有了新内容:工业化转向工业现代化、绿色化;信息化进入数字化、智能化阶段,并为其他“三化”赋能;城镇化的重点和核心转向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与此相应,城镇的城市化、城市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还要根据党的二十大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对后发地区来说,要实现现代化跨越,也需要根据“四化同步”要求,补上“四化同步”的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所有国家的现代化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带动。现有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在三次产业革命中实现现代化。库兹涅茨把现代经济增长看作以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为基础的一个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必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尤其是在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推进现代化,已经没有先行国家当时那种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走当年西方发达国家掠夺他国资源的道路,而是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归根到底还要靠科技创新。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只能走创新发展之路。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虽然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都强调后发国家现代化可以利用世界范围的技术和知识存量,通过引进技术等途径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但在现实中发达国家采取断供、“卡脖子”等途径,阻碍后发国家的科技进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创新发展上有新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立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不仅要以原创性的自主创新成果,突破发达国家的围堵和遏制,还要积极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不能停留在跟跑层次上,而是要逐步进入并跑和领跑阶段。并跑就是与国际接轨,领跑则是与未来接轨,直接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可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按此要求,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战略主要体现为:根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根据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根据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相信同样会创造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人类发展奇迹。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关键词:现代化;一般性;中国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