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明确指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强起来的社会总会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这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我们未来努力思考的研究方向,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今后为之不懈奋斗的最高目标。
一、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一定要有大量丰富的成功实践加以支撑,一定要源于中国自身的实际经验,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经不起时代的检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进步既依赖于经济发展,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的自身发展也影响着对世界的感召。而且,人类社会越是发展,文化与社会科学的作用就越突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变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已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总结成就的背后,一定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而这个理论一定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在诠释中国实践的问题里、在推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
二、理论是有用的,是用来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提炼实践经验中发展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乎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问题,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推进实践。我们要系统阐释我国发展重大问题,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重大成就,将描述性经验表述上升至学理化层面、进行学术化阐释,从而对更多问题产生深入的理性认识,作出科学的理论表达。
三、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新时代有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新的理论来破解,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在新的发展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总结实践成就、提炼经验理论,为中国发展出主意、献智慧;要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分析资本主义困境、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为世界发展的问题寻病根、开药方。以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智慧回答世界问题;以中国思维、中国实践、中国话语解答人类问题。
四、现代化强国既要表现出经济发展、科技先进、国防强大的硬实力,也应展现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拥有强大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软实力。目前中国理论在概念、框架、方法、风格等方面深受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导致“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因此,尽快补齐短板,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系统化的学术思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与应有之义。要用中国语言评价中国现实、讲好中国实践、传播好中国声音,保持理论定力,赢得国际尊重,形成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让中国的世界形象逐步由“他塑”转向“自塑”。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