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万物生长。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不忘来时路,方能行致远。
五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代表委员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紧扣“国之大者”,提出了一项项凝聚人民智慧、反映群众呼声的建议提案。目前,许多建议提案已体现到相关规划政策和举措中,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紧扣国之大者 积极建言献策
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听取民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民主决策、改进工作、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情况,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理代表议案487件、建议9349件;过去五年,办理代表议案2282件、建议43750件,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8%。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公布的十三届政协提案工作情况,2022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重点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等,提出提案6173件,立案提案5079件;五年来,共收到提案29323件,经审查立案23818件;截至2023年2月底,99.8%的提案已经办复。作为热点的“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也凝聚着代表委员们的智慧。据统计,2022年农业农村部共承办建议提案1430件,其中建议891件,提案539件,涵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涉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耕地保护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种业振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等多个方面。
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多年来一直关注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2019年,他提交的“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提案”被批准立案,得到了立法机关“《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列入教育部相关司局工作要点”的答复。2021年初,《语言文字法》修订工作被列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年度重点工作,并在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王灿龙又提交了“关于加快《语言文字法》修订进程的提案”。教育部在复函中明确“将继续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和全国人大加快修法进程”。王灿龙的履职经历,是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不断提升办理实效的生动缩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方兰近年来一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关于优化调整‘87分水’方案的建议”“关于黄河保护法立法的议案”“关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协同发展的建议”……过去五年,方兰提交的这些议案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采纳。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从制定立法规划计划,到法律审议修改,再到法律的出台,都能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整个立法过程中,各方意见被充分讨论和采纳。作为黄河保护法立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我深切感受到立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谈及此处,方兰激动不已。
近两年来,粮食安全和食品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2022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食品产业与科技战略地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孙宝国看来,进入后疫情时代,作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及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食品科技的创新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大的使命。他建议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撑。农业农村部就此明确答复,“将继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助推食品科技创新,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提出了多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方面的建议。2022年,他建议在郑州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利用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AR、VR等现代数字技术,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3月2日举行的河南省文物局长会议明确将“支持郑州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 作为河南省2023年文物工作重点任务。当记者问及此事时,王巍表示,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主要领导都和他进行过沟通,目前这个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牢记初心使命 不负人民重托
“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是荣誉和荣光,更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简洁的话语,道出了代表委员们的心声。
五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代表委员们以真心、真情为民代言,以真言、真干履职尽责,以真诚、真实保持与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尽自己所能当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联络员。
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看来,作为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能够切实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就是不忘人民赋予的责任;能够通过自己的提案建议,对百姓生活中的难题有所推进,就无愧于这一责任。在履职期间,他提出的“关于‘针对利益链,主动监管有效治理虚假非法广告泛滥’的提案”“关于‘以公民法律责任承诺取代繁琐公证要求’的提案”“关于‘严格管控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一切营销活动’的提案”,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提案的相关内容,不仅获得了很好的舆论反响,也得到了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的积极办理。
通过两会精神宣讲活动把国家的战略方针传递到群众中,让群众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地投身到伟大的新时代建设中,是代表委员们履职工作的重要环节。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方兰回到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宣讲,围绕当年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方兰也结合自身参加全国两会的体会以及个人专业领域的实践一一作出解答。“方老师,这样的两会宣讲我们爱听”“方老师回来一讲,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积极反馈令方兰备受鼓舞。“我所传递的信息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他们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人大代表所肩负的重任。”方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样是在2018年,王灿龙初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伊始,他对政协工作还经验不足。“因为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我平时基本上居于书斋,埋首于书籍资料中,在对社会的了解尤其是对经济民生问题的把握和思考方面,存在短板。”为迅速适应工作,王灿龙利用全国政协及其专委会提供的各种机会,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百姓关切、关注民生问题。他在上一届履职期内提出的“关于进行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提案”,“关于开展民族地区学校统编教材课程师资专项培训工作的提案”都得到了教育部的积极回应。经过五年磨砺,王灿龙对政协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政协委员的履职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政治站位高,而且针对具体问题的专业素养需要有较高水准:既要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也要能深刻地分析问题,并最终科学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和对策”。“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帮手”,这是他在新一届履职期对自己的要求。
发挥自身所长 助力民族复兴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前行。进入新一届履职期的受访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扎实推进自己研究领域的工作,回应新时代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过去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就手机和网络实名制、关心和保障退伍军人权益、正确处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家意识的关系、倡导全民阅读、确保粮食安全、促进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关心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等有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多数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今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继续为国献策、为民抒意。在新一届履职期内,他将深入思考人文社会科学如何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驾护航。在他看来,粮食安全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文教事业关乎国之根本,他将继续为此建言献策,提交了“试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并为之立法”等多项建议。
作为连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上一届履职期内先后提交了“大力开发戏曲文化旅游 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后继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设立‘梨园节’”等多项提案。其中,她于2021年提交的“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案,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办复提案。今年,她继续为中国戏曲发声,建议积极探索戏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好惠民演出和公益性演出;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戏曲发展业态,创新戏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新一届履职期内,她还将围绕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戏剧教育等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重点调研。
高校担负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身为一校之长,张政文将持续关注和调研其在上一届履职期内提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高校重大风险、劳动教育等问题,并将对毕业生就业创业、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其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咨政建议,为研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提供学术支持,以实际行动和履职成效,交出履职尽责的合格答卷。同样身为高校校长的孙宝国也表示,他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把国家大政方针及时传达到学校,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入新一届履职期,他将以身作则,面向食品科技前沿聚力攻关,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并围绕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着重在人才培养和食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建言献策。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界代表委员们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谋利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志向和担当,与“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境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导向”与“守正创新”基本原则,呼应时代的关切和需要,发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特长和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建言咨政的能力和水平。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建议提案写进群众心坎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