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实验室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

2023-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实验室是科学知识生产、科研创新的主阵地,被誉为“现代科学的心脏”。相较于理工农医类学科,文科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科实验室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成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新的着力点。

  迎来发展机遇期

  文科实验室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高校就开启了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模拟法庭、沙盘演练、多媒体教室等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要素,国家各个部门分批次设立了80多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就包括各类人文社科类实验室。2018年启动“新文科”建设、2019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布之后,文科实验室建设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发展”,这为在国家层面建设人文学科实验室提供了政策指引。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是试点实验室之一。谈及入选后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该实验室主任蒋殿春说:“过去一年,我们完善了实验室管理架构和制度建设。基于实验室功能定位确立了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习与推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四个长期研究领域,并根据研究领域聚合了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室第一批自主立项研究项目顺利启动。可以说,一年多来,在基础理论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主任熊子瑜认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名单的公布,不仅激发了高校与科研机构建设文科实验室的热情,也树立了建设文科实验室的样板。在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下,未来几年,文科实验室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在区域层面,广东、安徽、四川等省份先后启动了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22年4月,中山大学成立了“大湾区人文共同体重点实验室”“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三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对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工作作出积极回应。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伟介绍,中山大学依托地处大湾区改革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实验室建设契机,聚焦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文科实验室建设积极整合学校文理医工的优势资源,开展前瞻性的学术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力争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叉科研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解志韬认为,目前各高校在建文科实验室主要分为公共平台、研究所、教学中心三大类。部分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上交等专注于通过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传统研究范式转型升级,提升政策模拟与辅助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一大批高等院校成立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搭建适应文科特点的现代化共享教学平台,是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增长点。在解志韬看来,当前文科实验室建设整体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融合多个学科,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融合,既能使管理学等社会学科研究更加前沿、精确和交叉,也能为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带来“异质”视角与研究路径,还能为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学科带来新的拓展领域,甚至“颠覆式”研究创新;二是融入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后,海量数据储存与快速搜集成为可能,人文社科可以突破已有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文科基础研究产生新内容、提供新范式,推动模拟人类行为、社会现象等研究领域的发展;三是借助跨学科网络、精密工具设备和新技术方法,社会科学实验可以整合资源,开展涉及复杂社会系统及行为的研究,运用数据分析和计量模型,增强对治理政策的解释性和预测性。

  蒋殿春表示,文科实验室建设扩大了实验方法在人文社科领域中的应用,从早期的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到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实验方法在知识生产和学科研究范式转型中的独特作用逐步显现。与此同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实验工具和方法不断丰富,不仅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也为人文社科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大大提升了实验室在人文社科发展中的地位。

  内涵更加丰富

  “新文科”之“新”,意义之一在于新科技革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科实验室在学科交融、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学科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词之一。文科实验室为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试验场,也为不同门类学术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契机。考古学作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见证了科技融合发展对考古研究产生的巨大作用。田野考古获取的古代遗物和标本,需要经过多种测试分析,了解其年代、成分等一系列信息,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才能研究和重建古代文明、古代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建国表示,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及考古学探讨问题的不断深入,考古研究对科技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多,推进以科技考古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考古学科发展是考古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科实验室立足学科深度融合,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张伟以中山大学医学哲学与人文实践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工作为例,介绍了中山大学利用文科实验室进行“实践育人”的经验:“我们提出‘面向真实世界做哲学’这一理念,采取进入诊室实地采集医患沟通数据、对医护进行深度访谈等方法,打通了哲学研究与医疗场域的区隔。不仅在医护中引起良好反响,也做出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在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哲学人才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为培养具备人文综合素养的卓越医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问题,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认为,要结合国家需求、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及科研团队的研究基础,来定位文科实验室。他表示,文科实验室建设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探索科研新范式、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发展动能、检验“新文科”建设成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熊子瑜补充道,对于话语体系建设而言,文科实验室不仅能够体现出多学科的话语优势,更有助于提升话语体系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增强思想观点的传播效果,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话语体系。

  解志韬认为,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与“新文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性高度一致,都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新时代文科人才为主要目标,都以促进学科交叉、锚定文科发展新坐标为基本要求,都以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研究范式变革为内生动力。因此,文科实验室的发展承载着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和“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力的需要,在满足“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等基础需求的同时,也要回应“基础研究”和“辅助决策”等新兴需求。

  发展潜力无限

  文科实验室的生发演进体现了传统人文学科的发展变迁,已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作为新兴领域,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设备更新不足、部分科研人员思维僵化、体制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实验室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

  立足服务社会,将理论研究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文科实验室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熊子瑜看来,文科实验室建设要以应用为导向,肩负起将新的科技方法和产业资源引入文科建设、创新文科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机制的跨学科研究”,就通过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中国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发音偏误和训练策略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可视化发音矫正和评测平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发音的“中国腔”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张伟表示,文科实验室的发展空间在于打造多学科理论前沿、人文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让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有机会一起坐下来,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和关切点,克服传统学科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带来的视野狭窄等弊端,推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发展。蒋殿春认为,高校应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加强不同学科理论相融、方法互补,在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方向上联合攻坚,在协同创新中突出自身特色。打破学科边界只是第一步,文科实验室想要真正助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熊子瑜提出,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应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明确的学术导向,制定好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相关工作。此外,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术评价体系,如鼓励发表集体性成果和开展团队评价,以提升科研团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鼓励发表应用性成果和开展基础数据资源建设,以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鼓励发表跨单位、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成果,以弥补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李佐文建议,通过建立明确的资源共享和成果认定机制,解决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数据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将文科实验室取得的科研成果有效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张伟呼吁,在文科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机制,给予文科实验室建设充分的发育乃至试错空间,激发原始创新能力。

  在研究方法上,相较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与主观,没有统一获取数据的渠道、结构、模式或属性。解志韬认为,借鉴理工农医的学科研究方法,强化扎根实践的学科特色,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创新,是文科实验室发展的时代机遇。具体来说,在大力夯实高校文科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打造文科试验室动态、交互与开放系统,从而在基于文科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中,通过情境化的动态与交互能力提升,提高课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适应性与开放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实验室大有可为。社科界也需要借助文科实验室建设契机,不断丰富学科发展内涵,创新研究范式,培养勇于创新、突破自我、真正回应现实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