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生动实践的鲜明品格

2023-01-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一百七十余次。可以说,这是一篇“人民至上”的新时代宣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以来,坚持人民至上完全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就是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践成果,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这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情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鲜明写照。

新征程新使命要求“坚持人民至上”

  历史使命是指肩负的重大任务和责任,是一个政党的责任担当。时代条件赋予历史使命以新时代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努力的方向,也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作的努力一直都是指向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人民至上。

  一是从党的历史使命的价值指向来看,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方向。实现伟大梦想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指向民族的复兴与人民的幸福。进入新时代,党将历史使命具化为“四个伟大”,但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指向始终没有变,就是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同样也指向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坚持自己的价值指向,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具体实践中始终以之考量自己的工作出发点是否坚持了正确方向、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否合理、工作的结果是否让人民满意。

  二是从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路径来看,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历史地看,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奋斗史。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努力。从坚持党的领导来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保证伟大梦想沿着正确的道路有序推进。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看,建设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中国共产党,而进行伟大斗争和推进伟大事业本身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从具体实践来看,这个伟大工程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本身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

  三是党的历史使命的价值指向与实现路径,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纵观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每一次制定与实施,都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为了中国人民而作出的选择。在新时代条件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要落实到中国绝大多数人身上,需要紧紧抓住“人民”二字、站稳人民立场。在具体实践中,就要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抓好民生工程,针对生活上有困难、面临急需解决实际问题的群众,更要给予格外关注和关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千方百计帮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抓好民生工作,这也是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人民至上的体现。

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内涵丰富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的重要目标:“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理念。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涵。

  一是强调站稳人民立场。立场是我们解决问题所处的原点,即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态度,不同阶层、不同政党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有不同的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动表达,是共产党人之所以为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这一矢志不渝的宗旨立场,“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关注广泛的人民范畴、关注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是强调关注人民意志。马克思主义所指的人民意志是指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我国,人民意志的主体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站在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关注人民意志就要在细节层面关注人民的需求与见解。人民意志通常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意志更多表现为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当然,因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人民意志会有所不同。进入新时代以来,更好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关注与发挥人民意志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发挥与实现人民意志的重要体现。

  三是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的发展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必须确立依靠人民群众实现发展的思维,充分激发潜藏于14亿民众之中的磅礴力量和无穷智慧。

  四是强调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要不断满足人民需要,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不断将增进人民福祉的事业落实在人民的需要中,为民谋福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时代践行“坚持人民至上”重在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需要密切联系群众、筑牢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关键。

  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历史和实践也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都十分重视贯彻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明确了做群众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二是要筑牢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公平正义镌刻于自己的旗帜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时代,公平正义完全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就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也是新时代公平正义事业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获得无穷力量,将公平正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公平正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人民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彰显。

  三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方位发展、不断进步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稳步推进、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人民至上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指向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人民至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彰显出了它的人民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促进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面向未来,我们党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让中国迈出的步伐更稳健,让人民的心里更踏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与梦想。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研究”(2022-JCFX-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键词: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鲜明品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