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将实事求是贯穿到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全过程

2023-0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深刻阐明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全党范围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践行蓝本。《工作方案》中强调“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实质所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正地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调查研究就是为了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也只有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出正确的调查研究,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总的来说,要将实事求是贯穿到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就需要做到入“实地”、摸“实情”、求“实效”和办“实事”四个方面。

入“实地”是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前提

  入“实地”就是要“身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原料和基点。现如今,互联网科技的光速发展,给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通过调研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数据库等形式便可获取大量二手调研材料,虽说这样的调研数据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使用效率高,但毕竟没有进行现场看、实地听、直接问,这就给调研的材料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纱”,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干部决策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是不相同的。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党员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派,必须“实人”到“实地”探“实况”,即领导干部不能走马观花、隔山打牛,要下马看花、亲身躬行,深入实地展开调研,到问题的发生地和解决地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把情况摸实摸透”。具而言之,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唯有实事求是展开调研工作,才能掌握复杂局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摸“实情”是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

  摸“实情”就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把基层情况摸清摸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运动的深入而活跃的辩证发展过程。基于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只有通过亲身实地调研和考察,用现实状况比照理论参考,才能掌握实际情况。反之,则有可能会陷入“拍脑袋”的主观决策乱象,使实际工作偏离现实航向。因此,对待现实世界不能靠主观臆断,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保持强大持久的战斗力,是由于党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摸清了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改造现实的工作,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完善行动方案,从而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历史大幕开启以来的黄金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续写历史画卷,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各种问题千头万绪,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实际”更加难以把握。这就更需要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复杂问题,随时了解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沉到基层一线,近的远的调研都要去,好的差的情况都要看,表扬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求“实效”是开展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

  求“实效”就是要从调研得来的真实情况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判断调查研究工作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调查的终点和目的是科学决策,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说,调查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反哺实践,调研工作的实效也是交由实践来检验。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不会通过调查所得的经验材料直接显现,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和升华,从而抓住问题“要害”,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但就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均存在不够、不深等问题。如有的同志只调查不研究,仅凭装回的一袋子调查材料,形成书面“报告”,机械地加以汇报,却不加以深入研究、仔细思考,草草了事罢了。又如有的同志调查敷衍了事,只注重调研结果,即便提出对策建议也仅是浮于表面,价值式微。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事倍功半的。针对于此,必须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新风,剜去掣肘党内调查研究工作失效的顽瘴痼疾。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时代先声,是实践变革的关键指针,唯有研究透、解决好现实问题,方可化解矛盾、赢得主动。针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的困惑与难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打硬仗的心理准备,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觅先机、找办法、明方向。具体而言,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办“实事”是开展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价值旨归

  办“实事”就是要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牵挂人民群众,他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展开的绝对推进力量。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奋进历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不仅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党持之以恒展开调查研究的价值旨归。现今,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之所以在全党范围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究其根本是为了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为官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新时代,将实事求是贯穿到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要替民解忧、帮民排难、为民造福。《工作方案》中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把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作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标尺。做好调查研究,就是要党员干部愿意为老百姓办事,还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放下架子、撇下面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入实地,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正把人民群众所困、所急、所盼的现实难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必须自觉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观点,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调查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为实现美好生活目标而奋斗。

  总而言之,坚持将实事求是贯穿到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的重要遵循,也是党长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每一项历史性成就,无不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期待、把握客观规律,基于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做出正确决策的结果。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年度软科学项目“川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川省城市社区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RKX0025);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内涵意蕴与基本架构研究”(项目编号:SCWYM2022ZC01)】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