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二十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本质要求

2023-02-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全人类提出了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加强全球合作、推进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作为国际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主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对全球治理经验、国际发展形势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的积极回应、主动作为,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全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望历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应全球治理历史的中国方案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从全球治理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长期以来,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战争、掠夺、殖民、扩张等方式实现现代化,主导着全球治理体系。但这种旧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注重本国利益,忽略全球生态,毫无节制掠夺自然环境,造成全球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对立;忽视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剥削依然严重,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更加尖锐;故意制造国际冲突,导致部分地区政治稳定性脆弱,国家间纷争频发、关系僵化。历史证明,西方大国主导下的全球治理体系逐渐失灵、失效、失序,继续走这条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现代化老路,只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的苦难。与西方充斥着暴力的道路相比,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和平发展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历来讲求人人和睦、社会和谐、国际和平,“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他国开展平等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与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加快参与全球发展合作的步伐,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向外界全方位展示出中国和平和共赢的内生理念,让世界看到中国治理道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适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延续自身和平与发展的民族气质,抛弃旧有路径的不可持续性,向世界交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首先,和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来决定立场与政策,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始终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绝不主动以暴力、侵略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尊重各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其次,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将自身发展机遇与各国分享。我国坚信各国都平等地拥有发展的权利,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并加强与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立足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全球治理现实的中国智慧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乌克兰危机冲击世界国际政治局势,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蔓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参与国际组织的意愿不断提高,治理体系有从西方治理向全球治理转变的发展态势。面对百年变局,西方国家回避责任,逃避义务,死守治理规则裁定者的身份,导致全球治理体系无法妥善处理地缘冲突、环境变化、疫情冲击的危机。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横行。如今人类站在时代选择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愈发渴望建构一个抛弃意识形态偏见、社会制度差异、发展水平高低的有效解决现实国际问题的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为世界各国贡献了面对挑战的“中国智慧”。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已经不是单个民族或者国家所能独立应对的,必须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作为维护和平的核心力量之一,积极肩负大国责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克服并解决了当今时代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始终以开放互惠共赢的态度,不断推动投资与交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与各国建立起日益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增长;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共建安全共同体,为世界局势稳定和安全擘画出新的蓝图;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助力国际减贫事业,支援他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贡献证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可以实现利益与责任、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双向互惠。我们可以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必将得到更多人民与国家的认可,也必会带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响应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答卷

  西方国家将“自由”“民主”“人权”作为“普世价值”的幌子,向全球兜售其意识形态与文明发展模式。西方“普世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制度与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它无视各个国家社会发展差异,将资产阶级的制度与价值强加给其他国家,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美西方挑动局部地区民族纷争、干预他国内政,甚至发动战争,给世界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这种使少数西方国家、少数资产阶级获益的价值,并不能获得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接受。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国家发展的共性与普遍性基础上,承认每一个国家个性与特殊性,倡导文化交流互补,相互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将某一种文明的价值作为“普世的”或“普适的”而强加给其他文明,而是建立在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承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突破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的桎梏,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实践。一切价值的归宿都是要更好地指导现实社会的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空口白话,是中国对世界的真诚呼吁,更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依照事实维护国际基本准则,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助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倡导世界各国平等地参与国际交往,维护和完善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打造公平正义的国际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彰显了中国坚定奉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决心,中国也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书写更加优异的答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用智慧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总结历史的经验,深刻把握现实困境与未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共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