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讲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022-11-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如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凝聚各民族共识,汇聚人民伟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论断是党在新时代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根基 

  民族融合发展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共同体意识”则是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核心内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妥善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始终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实现政权稳定、社会繁荣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多民族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和文化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关系的恶化和民族问题的集中爆发通常会引起国力衰微和统一民族国家解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中华民族与各个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是大家和小家、一体和多元的关系。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中落地生根,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理念在各民族间形成普遍认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囿于不同民族地理分布差异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独特性,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对统一性、共同性有所忽略,不利于各民族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和价值取向,增进不同民族相互理解,使他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交流更加广泛,交融更加深入。因此,也使各个民族在文化、信仰、风俗等方面的独特性得以保留,实现了民族认同与民族个性的有机统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经济层面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各族同胞对中华民族建立深厚认同的经济基础和重要前提,而这一基础和前提则依赖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随着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为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文化层面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为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党和国家通过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民族地区文化事业投资力度等有力举措,激活了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各民族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为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间是血脉相通、内在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是为中华民族之大益而非个别民族之小利。而梦想的实现依赖于各民族共同奋斗。因此,我们要持续加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典型模范,增进各族同胞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自觉,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强大战略定力。当前,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趋势越发凸显。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我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战略保证。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是指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明确、文明交流协作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大量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也为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埋下众多风险隐患。在此形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最大限度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构建起能够有效抵御民族领域风险挑战的思想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赋能。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延展和价值升华,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展现出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科学回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本质和实践要求,这一实践要求正是每一个民族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发展的理论硕果,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必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为现实的信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合作实现共赢,这是我国积极顺应全球化浪潮、融入国际社会的时代宣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息息相关,是共同体思想在不同范畴内的运用。前者的成功实践是后者能够推广的必要前提。从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遏制了病毒的传播,创造了疫情防控的中国奇迹,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华民族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的生动展示,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先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开创了一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道路,更为广大欠发达国家、地区妥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保持自身主体地位、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旨在实现各国合作共赢的主张,已经为国际社会妥善处理国家间、民族间、地区间和平发展、协作共赢,有效应对世界发展问题、稳妥解决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造福于世界人民。

 

 【本文系中央高校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明精神基因关系研究”(CSZ22005)研究成果】 

   (杨金洲,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冯占元,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