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

不断涵养浩然之气

2023-02-17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2月17日第 09版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涵养浩然之气是赓续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希望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让浩然之气充盈全社会,用实干创造美好未来。

  浩然之气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孟子有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涵养浩然之气,是古人加强修养的重要要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浩气长存,正气磅礴。浩然之气,是将高尚的道义原则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宏大、刚直、正义的精神状态。拥有浩然之气的人,不管处境如何,都会坚持理想不变、志向不变、原则不变,行为国为民之大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浩然之气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接续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坚持理想、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不徇私情、刚正不阿的廉洁品质,而且汇集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从中华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养分,提升思想境界,涵养浩然之气,不断开阔眼界心胸,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人赋予浩然之气新的内涵。回顾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带领中国人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浩然之气。比如,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等等。这些宝贵精神品格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使其不再仅仅体现为个人的精神状态,更体现为一个先进政党的精神状态。新时代十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赓续了民族精神,彰显了浩然之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奋斗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的浩然之气,既是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奋进新征程必须涵养浩然之气。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浩然之气不仅表现在生死关头、重大考验之时,也表现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之中;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品格要求,也是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全党全社会战胜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必须涵养浩然之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涵养浩然之气,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理论武装,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始终坚守崇高理想;树牢群众观点,始终保持对人民的热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淬炼党性、提升道德。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查找自身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上的不足,不断涵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廉洁奉献等浩然之气。同时,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共同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把涵养浩然之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