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值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深刻改变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引发了亟待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作为科学的、实践的、人民的、开放的理论,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引领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对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应与解答。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解答“中国之问”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伟大实践之中产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矛盾风险挑战威胁、道路制度战略部署、治党治国执政考验等一系列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构成了当下的“中国之问”。如何正确解答这些“中国之问”?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在历经百年的实践证明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所遇到的困难,无一不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个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克服的。面对该走何种革命道路,何种改造与建设道路的“中国之问”,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特点、社会历史状况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与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翻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各届领导集体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国情,科学回答了有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一系列“中国之问”,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也是不断推进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行”不断在解答“中国之问”中得到了证明。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叙事中回应“世界之问”
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给全人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全球性挑战和世界性难题。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动荡不安的地区局势、零和博弈的对抗思维、加速演变的国际格局,都使当今世界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持续拉大。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国际社会面临着开放还是封闭、互斥还是互信、合作还是对抗、共赢还是独占的“世界之问”。如何有力回应这些“世界之问”?人类命运应当向何处去?马克思主义在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中已经作出了阐释。
马克思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普遍发展”与各民族“普遍交往”促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历史正日益成为“世界历史”。然而在这一转向中,“普遍交往”必然会将阶级矛盾引向世界总体性冲突,特别是世界范围内两种制度与两种形态并存中的对抗冲突。马克思也指出,这些矛盾与问题只有在“以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共产主义阶段,在私有制消亡、资本消亡、阶级消亡、国家消亡,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真正共同体”中才能被最终解决。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对“世界之问”做出了终极性解答,并为如何解决阶段性发展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在为全人类谋幸福求解放的群众史观中回答“人民之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转变表明,人民当下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文化层面拓展到了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领域。如今我国还面临着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导致的诸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关切和回应人民新的需求,克服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了新时代的“人民之问”。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其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归宿点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上,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具有鲜明人民性品格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把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倾听人民心声,关切人民所需的过程中不断应答“人民之问”。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进入新时代,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促进机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正义环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极大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未来应答各种“人民之问”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为指导,在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过程中,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中解决“时代之问”
时代是出卷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重大时代课题”。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都面临着新的“时代之问”。
“中国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自我革命?怎样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书写中国篇章?”——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时代之问”。“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这是摆在世界面前的 “时代之问”。新课题亟需新思想,新实践亟待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始终开放发展着的体系,其在面向时代的过程中已经衍化出了回应“时代之问”的新理论形态,即“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应对发展新阶段、矛盾新转化、发展新目标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洞悉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切中当代人类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包容文明观、世界新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主张,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既应答了中国的“时代之问”,也为解决世界的“时代之问”提供了独树一帜的智慧与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的“行”在21世纪的有力呈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行”已经在“四个之问”的答卷之上得到了充分确证。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世界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博采众长、守正出新,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赵庆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修明圆,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