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历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理解“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021-05-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四个要求中,明理是前提,增信是重点,崇德是要义,力行是关键。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学史明理”,就是守真理、悟道理、懂学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为“学史明理”提出了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坚守真理、领悟道理、弄懂学理。

  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0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斗争的精神状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史明理,就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滑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社会各阶层都在努力探索着国家的出路。但无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农民领袖,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都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命运。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民族独立与复兴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败了最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迅速修复战争创伤,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引领中国走向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恩赐的,不是孤芳自赏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百年风雨,筚路蓝缕,其中的坎坷难以言表,其中的伟业令人欣慰。学史明理,就是要回望我们的奋斗历程,从党的艰辛历程、发展脉络、辉煌成就中,领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道理;就是要领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道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努力走好脚下的奋进路,迈向前方的复兴路。

  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从学理上弄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内涵。学习党史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有了克敌制胜的底气,有了自我革命的勇气,有了民族复兴的豪气。要懂得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个方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形成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始终闪耀真理的光芒。要领会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制度体系,它摒弃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劣根性,走出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它符合中国国情,深得人民拥护,体现整体效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就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学史增信”,就是要立信仰、坚信念、树信心

  “学史增信”,就是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仰、信念、信心贯穿于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党史也由此而厚重深邃,成为最鲜活、最生动、最能教育人激励人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凝聚力量,理想铸就辉煌。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感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进而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而赢得胜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走向成功,化解各种矛盾难题而铸就辉煌,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针对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动摇、理想信念不坚定,觉得“共产主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前苏联的历史警示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黯色、江山易主。学史增信,就是要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懂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优越性,搞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就是要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理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保持必胜信念,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辉煌史、复兴史。历史无言,却在叙说着百年中国由衰至兴。近代中国,国家蒙难、民族蒙羞、人民遭殃。“救民族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学史增信,就是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内涵。尽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敏感复杂,但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挫败任何遏制、打压、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学史崇德”,就是要立大德、守正德、修己德

  “学史崇德”,就是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了解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体现出来的崇高信仰、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结合自身发展和时代需要,升华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增强赓续传统、接续奋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做到立大德、守正德、修己德。

  立大德,就是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党性原则。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是支撑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从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正气凛然,到长征途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从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诤诤誓言,到两弹元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私奉献,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也是共产党人崇高信念的最好表达。学史崇德,就是要用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铸牢我们的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守正德,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凝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是百年党史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学史崇德,就是要赓续这条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确保红色江山不褪色、不变色。

  修己德,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操守,锤炼品行。古人曾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共产党人不是神,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如何处理人情世故,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德。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赣东北省(后改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掌管着几百万的经费,但当他的妻子缪敏不幸被捕,妻兄向方志敏要四百大洋的保释费,他婉言拒绝了。这种不因感情弃公道,不拿原则做交易的“清贫”家风、干净作风,正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讲述了人间大爱,传递了革命大义,彰显了先烈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开国将领陈洛平给子孙留下的不是钱物和名位,而是“三块弹片”,这种留品德、立精神、传口碑的行为,不仅教育了子孙后代,更是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学史崇德,就是要传承共产党人优良家风,砺练品德,修身善行。

  “学史力行”,就是要强斗志、勇担当、善作为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在实践中摔打磨练,增强斗志,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强斗志,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旺盛斗志。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成熟和强大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世界并不太平,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党员干部要能够准确判断世情的“变”与“不变”,科学把握国情的“变”与“不变”,努力找准党情的“变”与“不变”,深入分析、科学判断潜在风险,掌握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学史力行,就是要用党史中革命文化特有的革命品德、革命实践、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勇担当,就是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担当的力量,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用生命诠释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境界,用碧血丹心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毛泽东抱最好的愿望、做最坏的打算赴重庆谈判。“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共产党领袖在国家、民族的紧要关头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担当意识。大事难事看担当。邓小平在谈到改革时指出,“实干才是最好的担当”,强调“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担当精神,奋发有为,才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成就。党史的精髓,不只在书本里,不仅在头脑中,更要在行动中。学史力行,要从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涵养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铁一般担当的奋斗姿态,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善作为,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善谋善为、善作善成,既要善于谋划,又要善于作为;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斗争勇气,超强的政治智慧,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没有被外部势力打乱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运筹帷幄,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引领着中国巨轮扬帆远航,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破浪前进。学史力行,就是要以我们党敢作敢为善为的成功经验和非凡智慧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敢为”,更要“善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光凭胆子、不动脑子,蛮干、硬干。要从能力本领上加强学习、深化提高,要从实践上联系群众、获取真知,用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手段开展工作,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这样就一定能够善作为、干成事。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禹瑞丽)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