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做好调查研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2023-05-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摘 要:调查研究的质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基于自己国情”,而“基于自己国情”的程度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质量。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是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环节。

  关键词:调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现实挑战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2-2020086。

  作者简介:佟亚洲,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能感受到“调查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上表述中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基于自己国情”,而能否“基于自己国情”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要求。

  一、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调查研究是理论支撑的实践依据。调查研究的质量决定了“基于自己国情”的“基于程度”,而“基于程度”的核心指标是调查研究报告的质量,对国情了解的程度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质量。

  首先,做好调查研究才能认识动态变化的国情。国情是历史方位意义上的国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何以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先进分子通过调查研究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觉醒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拯救中国于水火,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站在人民的立场进行真正的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得来的数据是人民摧毁反动势力的革命弹药。调查研究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调查研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也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稳固而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样是通过调查研究来实现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富国大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调查研究,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实现强国大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开展调查研究的光辉历史。

  其次,做好调查研究才能认识真实全面的国情。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对国情的认知程度,对国情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从分类上看,国情可以分为“人文国情”和“自然国情”,包括秦岭、淮河、大运河、昆仑祁连阿尔泰、长江黄河珠三角等地理国情,春秋战国、三国演义、五代十国、唐宗宋祖、元明清等历史政治国情,和谐万邦、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对外政策国情,端午开斋古尔邦、中秋泼水那达慕等风俗文化国情……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而言,更需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准确的数据,例如,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要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近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确切数据基础上,需要进行全局性、综合性、持久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考虑。以此为例,要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交际规则、南北东西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有关国情的实际,积极做好调查研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最佳选择。

  再次,做好调查研究才能认识国际意义的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基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特色认识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利弊。调查研究国情不是孤立地静态地看国情,也不能仅仅从经济和产业角度看国情,是要站在全球视野动态综合地研究国情,站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研究国情。国际意义上的国情和国内意义上的国情调研在问题、观念、定位及功能上都存在差异也互相依存。国际国内调查研究具有双向、循环、多样、综合及渐进等特征,在具体调查研究中要明确国际定位,积极参与国际调查研究,掌握国际调查研究的话语权。借由“好的调查研究”和“善于调查研究”两大核心要素实现国际国内有效衔接,从原创性出发开展调查研究,蕴涵着丰富且科学的方法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引领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调查研究是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是基于调查研究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

  首先,人民关心什么就调查研究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原因也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答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民忧”。例如,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用占不到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基本国情,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精准识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

  其次,调查研究要选对方式方法。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特征。中国这么大,不同地区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同,情况纷繁复杂,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表现在城乡发展失衡、经济内部结构不协调;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体现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数量层面有短板有弱项,也体现在全面性不足、包容性有限,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基础就在于依靠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再次,调查研究要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马克思曾提出社会有机体原理,启发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要从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构的视角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因为信息不对称、利益立场不同、发展预期评估相异、政绩驱动等原因,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新官不理旧事”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目的不尽相同,也就容易走失人民立场,为避免出现以上问题,调查研究就必须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开展调查研究,要认识到发展不平衡问题中蕴含着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契机与答案;用辩证和历史的思维理解调查研究,还要认识到发展不充分问题中也涵盖着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方案与机会。

  三、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环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从调查研究的作用和机制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系统平衡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更是民生为本的发展。

  首先,从系统平衡维度看调查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调查研究。面对诸如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局势动荡、各国贸易争端引发经济危机不确定性增加、疫情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OpenAI等不断迭代的智能技术对生活环境全方位的渗透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调查研究提出了更高质量的新要求。调查研究绝不能单打一,单向度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机械式调查,更不能为了某个利益集团而撰写“虚伪调查报告”,必须要从系统平衡思维进行有机性调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

  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维度看调查研究。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分配失衡”转向“共同富裕”,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内涵必将从经济发展层面自然过渡到社会发展层面,涉及现代化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风险管控、生态平衡、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中仍要回到调查研究之中,通过对人民是否有真实的获得感的调查,来判断我们的发展是否是高质量的。

  再次,从民生为本维度看调查研究。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为人民提供有获得感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当下,人民需求水平由“有没有”“多不多”变为“好不好”“精不精”,这就要求我们“要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没有建立在民生为本基础上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而要真正地以民生为本,就必须“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调查研究,真实做到“两个维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决策咨询。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陆杰华,郭冉:《从新国情到新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3]王立胜,刘刚:《论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性—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原理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1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调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