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思源胡同位于西城区,西起下斜街,东到广安胡同。文人何绍基曾在这条胡同居住过。父亲何凌汉去世后,何绍基又搬至西砖胡同。何绍基学识渊博,出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由于父亲何凌汉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因此何家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何绍基曾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家;何凌汉;思源胡同;绍基曾;葱店;合并;居住;文人;校刊
作者简介:
思源胡同位于西城区,西起下斜街,东到广安胡同。在清代,胡同北面有葱厂,还有一片葱地,被称为“葱店”;胡同西面称“四眼井”。1965年合并葱店、四眼井为今名,取“饮水思源”之意。文人何绍基曾在这条胡同居住过。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代表作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幼年时,何绍基随家人来到北京,一家人曾在四眼井附近租了房子居住。父亲何凌汉去世后,何绍基又搬至西砖胡同。
何绍基学识渊博,出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由于父亲何凌汉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因此何家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何绍基曾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