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3月29日,“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
本次展览是广州市文物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研究和考古成果传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实际行动,也是庆祝广州考古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1953年以来的70年,广州考古发现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汉代建筑模型明器,为我们部分重构汉代番禺先民生活图景提供了丰富、形象而立体的实物材料。本次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这是历年来广州汉代建筑模型明器集中展示数量最多的一次,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还有一些是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
本次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陶井(西汉)井亭为四阿式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陶囷(西汉) 伞形攒尖盖顶, 顶上似有一鸟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陶屋(东汉)悬山頂,脊头上翘,屋顶刻划出瓦楞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览除前言、结语外,分“美家园”、“安其居”、“饮不竭”、“甘其味”和“仓廪实”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明器组合、屋、井、灶、仓(囷)。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陶屋、井、灶、仓、船、车等模型明器,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烟火气,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感受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烟火气是生活的真谛。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不仅是汉代番禺都市繁华的重要见证、浓郁烟火气息的生动缩影,而且已经深深融入广府文化,融入名城广州,成为新老广州人日用而不觉的文化特质和乡愁记忆。今天的广州被公认为是一座烟火气十足的大都市。可以说,烟火气已经成为广州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一项重要软实力。
展出的陶屋(汉)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陶灶(东汉)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陶灶(西汉)地台左侧有一人,跪坐灶门边,探身望向灶内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陶灶上各种人物动物造型惟妙惟肖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展出的坞堡由围墙、门楼、角楼、楼阁(房屋)组成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近年来,南汉二陵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既注重对广州考古出土文物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呈现,也十分注重社会参与和人文关怀。本展览特别设置一条辅助展线:从视觉——更近距离的信息海报、听觉——八处音频讲解,到触觉——可供触摸的文物模型模型轮廓和五感体验盒等,不仅为普通观众提供另一种展出文物的解读方式,专门铺设的盲道、安置的盲文更为视障人群能真正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便利。本展览还特别邀请广州市启明学校视觉障碍的同学观摩展品后进行创作,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本展览既展出精美的出土文物,又通过辅助展线更近距离的信息海报、音频讲解及可供触摸的文物模型、互动活动等形式,很好地诠释了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点关注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特别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交隔阂问题。”
配合本次展览,主办单位还将持续开展“从前慢”系列社教活动,让参加活动的观众不仅能更好地领略汉代广州的风土人情,更能真正地融入展览,参与展览设计,从而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社教活动的部分作品已经在展览中展出。
本展览展期从即日起至2023年11月19日。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