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毕雁)1月5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线上方式举办“山东省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与高等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协同改进”研讨会。
会议背景 主办方供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作了题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视域下的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的学术报告。该报告首先梳理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核心素养概念演进,然后结合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界定了新时代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内涵,提出了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开展的参照标准,最后系统构建了包含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专业理念、知识应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自我发展和教研科研等八个方面的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架构。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温红博作了题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状况及启示——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分析”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对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数学和体育两个学科的结果解读,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以此反观师范生的培养,指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需要在教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当的改进和调整,提出了尝试让教学应回归到情境中,积极开展项目式、跨学科教学实践等建议。
山东省教育科学院教育评估所研究员杨璐对2015-2020年山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数学等6个学科的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各学科教学、课程实施以及教研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改进建议,指出高等师范教育的教材、教法、课程目标等应与时俱进,与基础教育素养导向的要求保持一致,高校要加强与基础教育教研部门和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来自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地市教研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9位发言人,分别针对师范教育的组织建设、培养目标的现实与理想张力、基础教育各学段教师发展新素养、全流程培养共同体建设、职前与职后衔接、乡村振兴与教师供给、普特融通等议题作了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同时,与会代表就高等师范院校、教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建设(U-I-S)中的责权利分配以及评价如何跟进问题开展了对话。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研讨会在全国首次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向高校师范教育反馈的活动,契合了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需求。教育评价改革与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协同推进,要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在其中的牵引作用,要谋划好新的发展新思路。一要瞄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建设的新目标,体现社会主义形态和新时代发展要求;二要着眼师范生发展新素养,从维度、指标、内容、层次等方面构建素养新结构,重视专业领域、工作对象、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三要构建师范教育新课程体系,强化理实结合和教育教育工具、方法、技能的学习,提升专业装备水平;四要探索实施师范教育教学新方法,强化基于真实情景的项目式、问题式、链条式、沉浸式、抛锚式、嵌入式、对话式、建构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五要推动师范教育新组织及平台建设,在新型师范附属学校建设、学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做出实质性改进;六要开展师范教育新研究,将师范教育改革放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变革的大视野中,针对重大理论、政策、实践难题开展协同攻关,做好成果的挖掘、转化、交流和推广;七要处理好师范教育中的新关系,协调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与师范生核心素养和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世界经验与中国本土教育实际、历史发展经验与时代发展要求、精英教育与普及化教育、学科知识产出研究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人文科学基础素养培育与教育教学技能形成等几对关键关系。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推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与高等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协同改进,强化高校、教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学校(U-I-S)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并推动落实“国内首次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向高校师范教育反馈活动”的工作任务。来自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山东省高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师范专业学院、市县教科研部门、基础教育学段学校的专家、学者、主要负责人、骨干教师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下一步,山东省教育科学院将以评价改革为着力点,统筹做好评价牵引、系统通融、协同发展工作,持续开展新师范建设研究,优化师范专业认证方案,紧密对接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挖掘、推广中小学名师成长经验,推动三方协同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建设职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在教育评价改革和强师计划推进的关键期和风口期,贡献更多智慧,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