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

2023-05-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亟需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所为,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是关键。

新时代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工作全面展开

  数字化与老龄化双重叠加背景下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弥合数字素养鸿沟的有效路径与促进数字化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必由之路。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新要求。2021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作了全面部署与顶层设计,提出稳步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开展数字助老行动的主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作为优先行动之首,其中,着重强调精准帮扶“老年人”这一重点信息弱势群体的战略任务。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深化“智慧助老行动”指出了具体方向,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工作进一步从理念落实到行动。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老年人数字素养新内涵

  老年人数字素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数字场景的驱动下,受安全、健康、社交、发展等多元化数字需求牵引而接入、深入与融入数字社会过程中呈现出的对数字技术的心理接纳、物理接入、技能获得以及多元化应用等一系列数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简言之,即数字场景驱动、数字需求牵引与数字应用推动下老年人数字素质形成与数字能力发展。主要包括: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技能(能力)、数字伦理四个维度,数字意识是前提,数字知识是基础,数字技能(能力)是核心,数字伦理是保证。

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机制

  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弥合老年人数字素养鸿沟,需要外赋动能(政策赋能、技术赋能、教育赋能、资源赋能)与内生潜能(家庭赋能、自我增能)的双轮驱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将政府、企业、老年服务机构、图书馆、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融为有机的统一体,探索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响应、机构帮扶、图书馆支持、家庭赋能以及自身参与的数字素养培育模式。

  1.政府主导:完善顶层设计,保障数字权益

  政府支持是首要保障。政府应完善顶层设计,提升老年人数字服务可及性,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下老年人数字素养鸿沟治理多元协同机制;坚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持续推进与多措并举相结合,分“地区”、应“场景”、按“需求”精准施策。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加强老年人在数字设备使用、在线服务获取、数字消费安全、网络欺诈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数字技能常态化帮扶。强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的宣传推广,凝练可推广的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典型案例。发挥数字生活类、数字工作类、数字学习类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引领作用,探索形成多主体联动、多场景落实、全周期管理以及全方位覆盖的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构建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

  2.企业响应:创新乐龄科技,促进数字适老

  企业乐龄科技创新是关键步骤。企业应秉持“以老为本,为老而变”的理念,聚焦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老年人社会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经济特性及多样化数字需求,加快数字产品适老化设计和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同时,要深入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将老年人使用习惯和意愿纳入数字产品设计环节,为老年人提供“易用、有用、实用”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持续提升老年人数字产品与服务使用体验。

  3.机构帮扶:发展数字教育,助力数字包容

  老年服务机构持续化数字教育是落实要点。首先,老年大学、老年科协、社区、养老机构等老年服务机构应提供多样化、游戏化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活动,针对老年人高频数字服务场景开展常态化、分层化的数字技能培训帮扶服务;其次,老年服务机构可加强与青年志愿者协会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部门的合作,吸纳青春力量,招募青年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探索结对帮扶机制,加强老年群体间数字技能学习榜样宣传。

  4.图书馆支持:丰富资源供给,实现数字普惠

  公共图书馆资源供给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其在教育场景、资源融合方面的优势,加快朗读亭、数字资源自助查阅机、有声读物等数字智能服务设备适老化升级,创造开放包容、互融共通的老年人数字素养学习环境。同时,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为信息传递路径,主动收集、分析老年群体数字资源需求,建立符合其生理与心理特性的智慧助老云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互联互通以及开放获取。

  5.家庭赋能:强化数字反哺,激发数字觉醒

  家庭数字反哺是重要因素。家庭年轻一代应向老年人开启数字技能与数字知识反哺。鼓励老年人将所学的数字技能映射到生活场景中,满足他们在社交、就医、娱乐等方面的数字需求。同时,也要向老年人传达数字安全风险防范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数字知识,持续关注跨越数字鸿沟后老年人的网络健康使用情况,积极预防老年人数字沉迷。此外,子代(孙辈)应在老年人数字技能学习进程中给予耐心陪伴与情感支持,增强老年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积极性。

  6.自身参与:培育数字意识,增强数字伦理

  老年人自身参与是先决条件。首先,老年人应意识到社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破除对数字产品与服务的刻板印象与抗拒心理,主动接纳、尝试并采用数字产品与服务,提升数字产品与服务持续使用意愿。其次,应摆脱长辈身份及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后喻文化学习模式的作用,主动向子代(孙辈)学习数字化生存经验,将数字技能内化为数字可行能力,实现从“数字遗民”向“数字移民”的转变。此外,老年人应强化自身数字伦理道德规范,消解老年人数字社会伦理风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的结构、测度与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BTQ03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程慧平,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