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马克思主义月刊》

2022年12月29日 总第134期

2022-12-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重要报告,深入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擘画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实践意义。切实增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自觉,就必须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实践意义。 (阅读原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于它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在不断推动“两个结合”中,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阅读原文)

   

  

  《共产党宣言》是发行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自1848年正式出版以来,它通过200多种文字、1100多个版本传遍全球、改变世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国人视野,它更是影响、培育了无数革命者,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百廿余年来国人对《宣言》的翻译、解读、传播,不仅让其所蕴含的思想光芒穿越时空,更见证了时代变迁下中国共产党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历史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孜孜追求。 (阅读原文)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格。 (阅读原文)

   

  

  2022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体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聚焦重大现实问题以回应时代主题;二是把握资本主义新变化以研判复杂局势;三是深化传统理论流派和问题研究以推动理论创新;四是探讨总体发展状况以加强宏观把握。 (阅读原文)

   

  

  或许,正如当代批判理论家南希·弗雷泽(Nancy Fraser)在2022年的新书《食人资本主义》中说道,资本主义正在变成一条蚕食掉自己尾巴的衔尾蛇,在触动自己的根基,最终为走向未来社会主义铺平道路。或许,在这一点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都不约而同地再次求助于马克思,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技术滥用和掠夺带来的困局。 (阅读原文)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既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又作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战略部署,把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阅读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全党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深化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从理念、规范和制度三个层面同向发力。 (阅读原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由此可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