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向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时代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新时代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相伴而行,共同呈现了合理追求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秩序稳定的新思想、新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想世界正义原则的集中体现,是各国人民对和平、合作与繁荣新秩序构想的共同愿望。在拥有共同体意识的条件下,国家才得以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时,进行理性地自我克制,强化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实践,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和有序演进。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利益、理性与秩序
利益、理性与秩序是现代社会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建立在现代化历史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在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之间取得动态平衡,理性被认为是调和个体利益和整体秩序张力关系的有效工具。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受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影响,理性内涵蜕变成强调策略性互动的“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引导国家行为皆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使得国家行为更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因而被视为国际秩序和共同体的基础。另一方面,“工具理性”也具有破坏性,在实现国家利益目标过程中,国家可能会采用“搭便车”和“作弊”的破坏性策略,侵蚀国际秩序和共同体赖以维系的共同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工具理性”只会加强国家的生存性竞争意识和利己主义观念,推动零和博弈思维与话语实践的盛行,国际体系可能退化至由恐惧主导的世界。为消除工具理性的潜在破坏性,国际社会需要把理性和情感衔接起来,在追求国家利益成就自我的同时,还要通过话语沟通和实践塑造“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观共同体”,以此夯实国家合作的共识与规范基础。
如今,和平、合作与繁荣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各国共享着超越语言、宗教、种族和历史矛盾,拥有共同走向“和平、公正与繁荣”的普遍性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各国人民对理想世界愿景、集体情感诉求和价值规范的积极回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步推进过程中,各国会以理性克制的方式追求国家利益,以同情心摒弃互相猜忌与敌视的态度,在对抗少数国家的“争霸”与“依附”逻辑中,形成新的国际交往规范、话语与制度。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相强化的实践过程
新时代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支撑,通过跟沿线国家之间的工具性合作(高质量经济合作)、功能性联结(包容性制度创建)、情感性交流和价值观沟通(人文往来和合作共赢价值塑造)同步同频,夯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秩序原则。
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超过140个国家与30个国际组织,累计签署了200多份合作协议;在各个国家打造标志性交通工程,中欧班列、瓜达尔港等新建铁路、港口大大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使得各国之前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仍有贸易交往的能力;在与各国深化贸易合作、健全多元投资体系过程中,带动当地就业,把国际经济合作的成果回馈给沿线国家人民。“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不仅是高速的,也是高质量和普惠的。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在发展政治互信和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基础上,共同创建了包容性的制度框架。在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治理方面,如环境保护、反恐行动、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等领域,中国同沿线各国通过定期召开的国际会议和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了解决国际问题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惯例,为平等协商的原则提供了落实、落地的制度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使人文交流亦得到了深化,沿线国家民意基础得到持续夯实。教育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教育方面包括高等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和留学生交流项目,加强了各国青年人之间的交流;艺术馆、博物馆、剧院、图书馆等场馆及协会的合作互通了国家之间悠久的文化,文化交流和教育品牌的逐渐形成也不仅推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还增进了共建项目国家民众对沿线其他国家的信任与亲近。
通过经济合作、制度构建与文化沟通,“一带一路”倡议向沿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传递了相互合作、共同繁荣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西方国家在历史过程中建构的非对称性、竞争性和歧视性国际秩序并非是唯一选择。2023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声明》中沙特与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重开大使馆并互派大使。中国的这个伟大外交成就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相强化的现实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伴而行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伴而行的路径证明了合作而不是冲突、多元而不是对立、共享而不是自利、稳定而不是动荡的新型国际秩序是现实的,而且是可行的,展现了未来国际社会的新格局新图景,对提升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沟通“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各国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参考,也是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参与世界秩序塑造的生动体现。
第二,塑造基于新义利观的新型国家间关系。义利兼顾的国际关系是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恪守合作共赢原则的国际关系。新义利观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超越了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建立尊重彼此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的国家交往模式,推动各国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国际规则。
第三,推动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转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并行推进实践,证明在“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利益互动、互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沟通理性、实践理性克服工具理性的潜在破坏性,世界各国能够尊重彼此利益和寻找利益交汇点,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建包容性的国际规则与制度。随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共同发展理念、话语和实践的广泛传播,新旧秩序中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情合理的积极因素共识将得到强化和巩固,推动国际秩序新规范、新理念的渐进式转型。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