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能源资源安全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国要构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体系。
“人民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内在逻辑
“人民安全”与能源安全并行不悖。人民安全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内涵非常丰富,至少应从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态安全五个主要维度科学把握。因而,从人民安全这一概念的逻辑起点而言,就是要实现人在身心两方面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从其方法论要求而言,就是要通过五个维度所蕴含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抓手,让人民处于安全的状态;从其价值取向而言,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具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维护能源安全便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首先,能源安全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归根结底是维护和追求“人民安全”。能源安全不是能源物质形态本身的安全,而是人类能够安全地使用能源,以及能源可以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安全的“服务”,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因此,能源安全实际上也是以人为坐标、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概念与安全理论,能源安全的实践意义也体现为保障人民安全。
其次,“人民安全”始终是贯穿能源体系的一条主线。能源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推动能源问题系统化和体系化,人民的安全在其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一,人民安全是能源利用体系的核心要义。能源的开采、加工和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技术革命的过程,其过程与结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必然蕴含着安全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能源的成功开发利用势必要求人也要达到一种安全的状态,即以可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其二,人民安全是健全能源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能源利用体系的有效运转,离不开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为保障。因而,“安全”是体现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人民要安全、为了人民的安全”也成为能源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其三,人民安全成为完善能源消费和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能源的使用并不是自身的终结,而是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人、能源、自然(环境)三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人类通过低碳清洁的理念、节能减排的技术安全地利用能源,促进高质量的能源服务,最终为生产与生活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
最后,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人民安全与能源安全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安全与能源安全不仅是我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贯穿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等多个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大议题领域。其中,能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民安全是所有安全的“牛鼻子”;人民安全指引能源安全的实现,维护能源安全旨在捍卫人民安全,二者共同致力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安全”对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凝聚人心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旨在实现一种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现代化的能源安全体系,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和基石正是这种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安全体系的显著特点,旗帜鲜明地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是立足国情、稳中求进,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这四个方面带有波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防范化解其中的风险挑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稳中求进制定利长远的政策举措。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和基石的能源安全观,特别是与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对标对表,对于我国保持定力、稳步向前,有效应对能源安全中占突出地位、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全球能源安全治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集中呈现。目前,全球能源治理的宏观背景发生明显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及策略的调整转变;俄乌冲突的持续,强化了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的联动性。全球能源安全格局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提质升级。中国作为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事务的重要一极,倡导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治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立场,追求“命运与共”的治理目标,为新形势下全球能源安全的治理注入了新理念、提供了新方案。
“人民安全”视域下构建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体系的实践要求
第一,以体制建设为保障,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回顾百年历程,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能源安全治理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维护人民安全的导向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治理与发展之路。未来,构建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从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思考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要有效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支撑保障,坚决破除妨碍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二,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着力解决“能源贫困”问题。健全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因而要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能源问题,打通能源供应和能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对表人民对稳定、持续、可负担能源的现实需求,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夯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能需求的底线思维。另一方面,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让低碳绿色和循环发展的能源结构,以及高质量的能源服务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以科技革命为核心,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质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实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置于能源科技革命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把握能源技术革命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防范化解环境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将“技术”作为“制度”的有力补充,推动能源利用、管理和服务三大体系的现代化,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
第四,以惠及全人类为理想,加强全球能源安全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日益关乎国际体系稳定,能源治理愈益超越传统地缘政治范畴而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关键领域。然而,全球能源安全的治理包括但不限于“绿色发展”“安全治理”“地缘政治”三个主题,还受发展与安全、内政与外交、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因而,坚持什么样的治理思路,如何汇聚利益共同点便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亟待回答的问题。以人民安全为导向的中国特色能源安全治理路径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新机遇,就是要弘扬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秉持“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的理念,在真正的多边主义框架下,加强全球能源安全治理的合作共赢;以能源安全治理为抓手,推动建立一个共同繁荣、普遍安全、清洁美丽的世界。
(张帅,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张杰,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